截至1月11日,面板行业数据纷纷出炉,主要产品价格企稳回升,这场从2022年开始的行业风暴终于有了止息的态势,今年开始或将进入上升通道,不过终端电子消费品的出货低迷,导致产业链上下游“打架”,复苏不会一帆风顺。业内专家指出,今年面板厂商有望依靠彩电需求引领的大尺寸面板实现翻身,不过,这不仅需要行业内形成共识,更要“蛰伏”静待消费旺季。
上下游“打架”
据discien迪显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2月底,主流尺寸的电视面板,即32—75英寸面板,价格较11月下跌约1—3美元,86英寸tv面板跌幅为4美元,虽然价格下跌,但仍然透露出些许利好信息,一般来说,四季度是面板出货淡季,此次价格跌幅较为温和,有望在今年一、二季度实现更明显的回弹。
另据奥维云网统计数据,2023年,显示器市场需求处于近三年最低位,全球整机出货预计同比降低6%。上游面板供应同样身处寒冬,单季出货均未能突破40m,全年预计出货145m,同比预计降低7.2%。不过2024年有望实现增长,预计全球显示器面板出货150.8m,同比预计增长4%。
业内观点认为,对于面板厂商而言,在2024年有可能在波动中回暖,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,如果说2022年面板厂商陷入越卖越亏的境地,2023年算是站稳了脚跟,但行情仍然处在低点,从今年开始才有望缓慢爬坡。
行业颓势也反映在公司业绩上,其中彩虹股份2022年扣非净利亏损约34.8亿元,截至去年三季度回正,约2.3亿元,面板“双雄”京东方和tcl科技的情况类似,其中tcl科技202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约27亿元,去年前三季度回正,达到约5亿元;而京东方2022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约22.29亿元,去年前三季度亏损约14.92亿元。
正因如此,面板厂商涨价诉求强烈,随着稼动率走低,市场或许迎来触底反弹,但从不利的一面看,在手机、电视、pc电脑需求不足的背景下,面板涨价意味着终端厂商成本上涨,产业链上下游诉求相悖,价格波动不容忽视。
以pc电脑为例,2023年四季度出货量略超出预期,但仍是连续下滑的第8个季度,同时也是自2006年以来出货量最低的四季度。据idc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个人计算设备销量较上一年下跌了16.5%,2023年较2022年又收缩了13.9%。
大尺寸成关键
下游需求不振,作为上游环节的面板厂商有何脱困良策?对此洪仕斌分析认为,对于不同尺寸的面板产品采取的手段也不同,但从长远来看,大尺寸面板或将成为出货的压舱石。
专家指出,目前面板产品大致可分为大、中、小三个尺寸,中小型尺寸多面向笔记本电脑、手机产品,大尺寸主要供应彩电,中小尺寸面板市场需求较为稳定,增量主要来自于ltpo、fiaa等新技术的应用,但这种增长是阶段性而非持续性的,真正体现增长韧性的还是面向彩电的大尺寸面板,随着彩电屏幕不断加大,面板的需求量也在攀升。
从行业数据上看,2023年2—9月,在电视大屏化趋势和消费复苏的共同推动下,大尺寸tv面板价格出现集体上涨趋势,55英寸以上产品价格涨约20%,其中55英寸tv面板涨幅超过50%。作为大尺寸面板龙头,tcl科技业绩回暖,该公司去年三季度单季盈利增至12.7亿元,表现超市场预期。
需要指出的是,对面板厂商而言,大尺寸的定义要比彩电领域更加宽泛,在如今的彩电领域中,往往75英寸以上的产品才被视为增量,售价一般能达到3000—5000元,65英寸及以下产品,售价也多仅在两三千元之间,被视为普及型产品,不过在面板厂商看来,55英寸以上都属于增量市场,从技术角度看,能够高效且经济切割大尺寸面板的主要是11代线,这也让头部厂商获得更明显的技术优势,吃到大尺寸面板市场的红利。
专家观点认为,在经历了上一轮惨痛的跌价、亏损后,一方面厂商抓紧落实弹性生产策略;另一方面,主要企业也形成了保价共识,并不着急加码产能、大量出货,而是“蛰伏”等待年中消费旺季的到来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