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毫米乃至微米尺度内,如同盖高楼一样堆叠成百上千层陶瓷,产品小得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——这就是被称为“工业大米”的mlcc。你或许没听过它的名字,但在日常使用的手机里,这种“米粒”就多达1200多个,在新能源汽车里有近2万个。
5月18日,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跟随2024年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了解这些小小“米粒”如何影响日常生活,构筑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地基。
据了解,mlcc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、通信基站、汽车电子等领域。风华高科研究院院长曹秀华告诉记者,过去用在家电上的mlcc产品,属于消费级产品,生产工艺的难度没有那么大;而如今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,正在推动整个行业向中高端转型,对产品的性能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。
实际上,这种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产品,其高端产品却面临“卡脖子”难题。数据显示,我国片式阻容元件消耗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0%,然而自主生产却不足10%。
“例如,现在手机越来越智能化,这些功能的实现都要靠电子元器件来配套实现,要在有限的手机空间里要实现更多的功能,这就要求mlcc产品都要更加小型化。”风华高科投资发展部副总监张宾表示,产品的小型化、集成化,对基础材料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据介绍,风华高科成立于1984年,在电子基础元器件领域耕耘了40年,拥有行业内唯一的“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材料与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”。“我们除了要在规模上实现对国外企业的追赶,还要注重品质的提升。”张宾介绍,作为广东省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链“链主”企业,公司发挥先发优势,带动上游的介质材料、金属材料、生产设备等环节逐步提高国产化率,核心产品片式电阻器、片式电容器取得跨越式突破,荣获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”。
“我们不断加强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,从材料、设备、工艺上进行持续的技术攻关。”风华高科总裁徐静介绍,“目前公司部分关键核心材料实现自主供应,我们相信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,不仅能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,也能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推动力。”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