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心里,都有一份关于过去的长长的清单,里面写满了那些年的回忆。时代洪流下,一些曾经熟悉而温暖的“附近”正在消失,也有一些还在坚守。上个月,小嘉推出《消失的“附近”》系列,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留言。9月7日起,小嘉推出《消失的“附近”》第二弹,带你继续寻找那些脑海深处的回忆。
弹棉花店
一根独弦,弹奏最美音符?
“弹棉花喽!旧棉絮弹成新棉花,半斤棉弹成八两八……”在冬季没有空调、取暖器的年代,最好的保暖物品就是棉花。人们身上盖的、床上铺的都是棉被,“弹棉花”这门手艺随处可见。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棉花被被更加轻柔保暖的羽绒被、蚕丝被替代,加工棉花胎的店铺也越来越少见。
在安亭黄渡新黄路138号对面,有一家专做棉花胎加工生意的小店,面积不过20平方米。小小的店内,一台机床占据了大部分空间,上面摆放着一叠叠刚刚翻新好的新棉胎,洁白醒目,用手一摸舒适柔软。店主名叫施书新,今年67岁,他从学徒开始跟着老师傅学习弹棉花技巧,手艺成熟后便和妻子开了这家店。
他介绍,弹棉花看似简单,实则是桩吃力辛苦的行当。过去加工一条四五公斤重的棉胎,光弹棉花就要反复击弦近万次,每分钟要100多下,需1个多小时,而且只能站着干。生意忙时,他们夫妻每天要干10多个小时。弹棉花的工序包括拆散、打碎、弹花、拉纱、磨平……每道工序都不能偷工减料。其中,弹花是最为“动筋动骨”的一环。
“我身上要背着‘弹弓’,右手拿木棰敲击牛筋线。随着‘嘭嘭嘭’的清脆声,棉絮会上下翻转,如此来回重复,就能变得蓬松柔软。每天干完活,两只胳膊就像脱了臼。”施书新说,“现在改用机器操作,省力了许多,效率也大大提高。机器弹花不仅速度快,而且弹出来的棉花更加均匀蓬松,质量也更好。以前人工弹花,一天最多弹几条,现在一天能弹十几条。”此外,机器还能处理一些特殊的要求,比如制作不同厚度和尺寸的棉胎,满足更多顾客的个性化需求。
“现在天气还比较热,来翻新棉被的人不多。”施书新介绍,弹棉花的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秋冬两季,那时候大家都把旧棉被拿过来重新弹,再加点棉花,棉被能够变得既松软又温暖,整个冬天都不用怕冷了。“不少弹棉花店淡季都是关门的,但是由于我们店开得时间比较久,积累了不少老顾客,虽然现在是淡季,但还是有一些生意。”施书新自豪地说。
“前几天,还有一位奶奶来找我加工两条棉花被。她说自己的孙女马上就要结婚了,特意为她准备两床棉被当作嫁妆,象征着温暖和祝福。”施书新说,虽然现在市面上被子的种类很多,但是棉花被更厚实、暖和,还是比较受欢迎的,尤其是对于老一辈来说,“我弹了一辈子棉花,只要还有人需要,我就会一直做下去。”
作者:通讯员张欣怡、通讯员魏明恺编辑:管嘉楠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